当前位置:

茶祖圣地应有的“茶之道”

来源:湘声报 作者:彭东明 编辑:刘合情 2011-12-25 20:39:09
—分享—

 

  茶陵是我国最早开发、利用茶树的地区之一,茶文化底蕴深厚。发掘茶文化,发展茶产业,振兴茶陵经济,乃当今茶陵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茶陵产茶历史久远。据《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这足以说明炎帝神农氏最早得茶、最早饮茶,是中华茶祖。而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发生在“茶山”,陆羽认为“茶山”即为湖南茶陵的“茶山”,而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中也记载:“炎帝葬于茶山之野。”茶山和炎帝陵可证茶祖在茶陵,千年国饮,始于茶陵。

  茶陵因茶而得名,“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茶陵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县。茶陵县最早的城“茶王城”也是因茶而名而建。公元前125年,茶陵侯刘欣为纪念炎帝神农氏,在今火田镇的莲溪村修筑城池,明确尊奉炎帝神农氏为“茶王”。

  茶陵以产茶著称。茶陵历史上曾是我国主要的茶叶生产基地,茶叶品质和产量当属前列。长沙魏家堆4号汉墓出土的石质“茶陵”官印,说明作为随葬品之一的茶为茶陵县产,足证茶陵县西汉盛产茶,且茶叶质量上乘。陆羽的《茶经》记录唐代产茶地时,湘茶产地首列茶陵。

  茶文化惠泽茶陵人。受茶文化的影响,茶陵农耕文化特别发达,自古以来“农勤于耕,士勤于学”之风甚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茶陵人身上世代传承,因而茶陵人文鼎盛,人才辈出。科举考试中进士者127人,其中宋代谭用式、清代萧锦忠为状元,明代张治、清末谭延闿为会元,元代李祁为殿元,明代刘三吾、李东阳、张治,清代彭维新均为当朝大学士。由此,茶陵享有“五元摘桂壮云洣”、“四相文章冠两朝”之誉。特别是李东阳位居宰相,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个“茶陵诗派”,成为湖湘文化史上第一个诗歌流派。近、现、当代史上茶陵出过32位民国将军、29位共和国将军,茶陵又有“将军之乡”之美誉。

  当今盛世,社会稳定,百姓安居,生产发展,经济繁荣,茶饮普及,成为国饮,茶叶功能被不断开发,其养身健身和防病治病功能,越发为人们所认识,茶叶销量大幅增加。新的世纪必将是绿色茶饮的世纪,作为茶祖故邑、国饮源地的茶陵人,要抓住机遇,将茶祖炎帝开创的茶业推向一个更新、更辉煌的时代。

  欣闻中华茶祖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茶陵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10000亩有机茶园,带动全县种植茶叶10万亩,兴建现代化茶叶加工厂和中华茶祖文化产业园,欲将茶陵打造成中国著名的优质生态茶产区、茶叶集散区、茶文化旅游区。此乃茶陵人之幸事,亦为中华茶人乃至世界茶人之盛事。茶陵人应把该项目作为推动茶陵全面发展和文化提升的工程,作为茶陵的天字一号品牌,全力推动,加快实施。同时,要与中华茶祖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一道,携手挖掘茶史,打造茶祖文化品牌,弘扬茶祖文化,使茶祖文化蜚声中华大地。并把茶祖文化作为茶陵的主流文化,以茶祖文化为魂,打造扬名世界的茶祖产品;着力实施品牌战略,规划开发茶园,建设茶叶基地,研发茶叶产品,发展茶叶产业;认真做好茶陵与炎帝陵、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两大对接工作,以茶促旅游,以旅游兴经济,努力提升茶陵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茶陵走出湖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认识茶陵、走进茶陵,进而带动茶陵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来源:湘声报

作者:彭东明

编辑:刘合情

阅读下一篇

返回茶陵融媒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