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日报】“效能革命”根治作风“顽疾”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黎世伟 黄娜丝 李超 编辑:刘合情 2014-01-10 08:28:09
—分享—

副标题:--来自茶陵县“优环境、提效能、促升级”专项活动的报道

 

 

 一把手现场接受测评“拷问”。 

 平水镇便民服务中心。  

 测评优胜获奖单位。  

 党员示范岗。  

 群众在“窗口”办理手续。

  2013年12月30日,茶陵县下东乡黄塘村村民谭晚娇来到乡便民服务中心,仅用两分钟就办好了下年的新农合缴费手续。“现在政府办事效率真高,要是在以往,办这项手续我至少得花大半天时间。”走出大门,她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两分钟办好新农合缴费手续、18分钟办好新牌照领取手续……”县政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屈指算起现在政府的办事效率:跟过去相比,该县群众办理相关手续,比法定时限提速三分之一以上。群众如有急需,一个电话,不分昼夜,还可随时“调摆”干部加班办理。

  从庸、懒、散、慢、浮到高效率运行,从“踢皮球”到权力规范,从高高在上到主动为群众办事,该县自去年10月起开展“优环境、提效能、促升级”活动以来,掀起一场力度空前的“效能革命”,实现了干部作风的大转变。

  防权力“出轨”,

  把政务摆在“聚光灯”下

  去年12月2日,茶陵县召开下半年政风行风社会测评大会。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测评大会采取电视直播的方式进行,现场“拷问”单位一把手。

  当天,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老干部、企业特派员、企业负责人、个体工商户、居民代表等共500余人组成的评议团,按照“服务大局、依法行政、作风建设、廉洁从政”等4方面标准,对110个正副科级单位、股所进行现场测评。

  测评中,当场填写表格、当场统计票数、当场回答问题、当场公布结果、当场表彰奖励、当场作整改表态。县电视台现场全程直播,参与测评的代表对各单位一把手现场“拷问”,现场作答。每组最后一名的单位不仅主要负责人要在大会上作整改表态,上报整改方案,年度内两次测评均列最后一名的单位还被取消单位年终综合性荣誉评选资格,单位主要领导将被诫勉谈话、调整岗位。

  如何防止干部权力在运行中“出轨”?该县构建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明晰权力“边界”,加强监管,以杜绝诱发权力滥用与腐败现象发生。

  以预防腐败,堵塞漏洞为目标,在权力相对集中的县直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试点工作,县乡镇联动,同步进行。通过对照单位职权和岗位,围绕工作中易发生违规违纪行为的环节和领域,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的办法,深入查找廉政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确权清权的基础上,各试点单位通过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排查廉政风险点和制定防控措施等,较好地规范了权力依纪依法、公开透明运行。

  让权力在“聚光灯”下运行。该县结合政务公开,建立县政务中心和乡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公开集中审批,公开服务项目、办事流程、办结时限,收费标准。该县还建立网上查询系统,群众所办事项流程随时可网上实时查询。所办事项办到什么程序了,哪个环节办理规范与否,一目了然,让“猫腻”无处藏身。按照所办事项,设立3天、5天、15天不等的办结时限。办理时限接近最后一天,系统会自动弹出黄牌警告,提示工作人员尽快办结。达到规定时限的弹出红牌警告。如无特殊情况超过办结时限的工作人员,将依规受到处理。2013年,该县纪委、监察局对7个出现红、黄牌警告的单位进行了全县通报批评。

  采访中,记者发现,该县的干部们人手一本被称为“干部行为准则”的《“优环境、提效能、促升级”专项活动》简明读本。干部们可以时刻对照优化环境“十条禁令”、干部作风“十不准”等,校正自己的言行。

  干部工作怎么样,行为是否规范,群众眼睛最雪亮。县纪委设立两台举报电话,安排24小时值守,专门接受群众对干部作风情况的举报。纪委对举报的问题进行台账式管理,一旦核实,将按照规定对相关干部进行严处。为激励群众参与举报,该县还设立举报奖励措施,根据被举报人的问责程度,给予举报人一定的物质奖励。

  截至目前,该县共接到群众举报电话80多个,核实56个,调查处理52个。有效防止了干部权力失控、行为失范。

  提行政效能,

  “政务超市”开行“便民快车”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办企业所需证照,茶陵政府办事真利索!”近日,湖南语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老板戴石珠拿着刚办好的证照激动地说:按照常规,办完所有证照要用10天时间,而在茶陵,他两天内就办好了所有手续。

  为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升机关效能,去年,该县在市“优环境、提效能、促升级”专项活动动员大会之后,迅速召开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于10月15日召开千人动员大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活动,锋芒直指干部“怠政”。

  县委书记彭新军认为,开展“优环境、提效能、促升级”活动,就是要迅速掀起一场“效能革命”,扫除影响机关效能、阻碍茶陵发展的一切消极因素,为“建成湘赣边界中心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茶陵县有22个乡镇(街道)359个行政村(社区),62万人口。过去,群众前往有关部门办事,总得东奔西跑找人,遇上要找的人外出,还白跑一趟。如果遇上个别办事拖沓、推诿的干部,就等于跑了一趟“冤枉路”。

  该县投入专门资金,继成立县政务中心之后,又已在20个乡镇、5个社区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所有涉农机构全部入驻办事大厅,实行“集中办公、公开办事、规范操作、限时办结”。

  由于有些掌握管理权、审批权的部门管得太多、卡得太死,导致审批程序繁杂、办事效率低下。该县除减少有关部门一些不必要的手续外,还对涉农审批、收费等服务事项进行梳理,权限能下放的下放。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使办件受理、审批、制证、发证不出中心,提升了行政审批效率。

  该县政务中心主任谭晓祝说,通过简化办事程序,行政审批事项由505项减少到423项。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大压缩审批时限,使办结时限比原法定时限平均缩短60%以上。比如,过去申领新工商执照手续需要7个工作日,如今当天办理,当天可领到执照。

  近日,在平水镇宽敞明亮的便民服务中心,几位村民把相关手续递交上去后,就坐在凳子上,一边享受着温暖的空调,一边喝着茶等待。不消几分钟,工作人员就把办好的手续交到村民手中。环顾该镇便民服务中心,但见墙上有工作人员职责栏,上有工作制度、办事纪律、服务承诺、办事指南等。办事窗口前,每名工作人员都佩戴胸牌,面前摆放着职责牌。该镇负责人说,便民服务中心推行优质服务,要求办事人员笑脸相迎,进门一杯茶、一张凳,严禁与前来办事人吵架。

  去年,该县乡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共接待办事群众4200多人次,办理各类事项2264件,代办1059件。

  治“衙门作风”,

  让“无为干部”让位

  茶陵县某单位3名工作人员因上班迟到、玩游戏等问题,近日受到全县通报批评,被取消一年内评优评先资格,不得提拔、重用和交流。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没有好处不作为、拿了好处乱作为,还有的干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办事拖拖拉拉……这是过去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的真实写照。如何转变干部作风?

  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刘日炎认为,要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和完善环境效能问题发现机制、处理机制、解决机制、考核奖惩机制,以制度的创新确权明责、提速增效、清风正气、保障发展。

  上班时间网上娱乐、在岗不在状态等问题看起来虽小,折射的却是个别党员干部纪律涣散、不思进取、脱离群众的大问题。为此,该县瞄准“庸、懒、散、慢、浮”作风不实等作风“顽疾”,着力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追究,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

  为真实掌握并解决各单位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到岗履职等存在的诸多问题,该县纪委、督察局经常组织暗访组,带着暗访设备,乔装打扮,兵分三路,深入机关单位、服务窗口、消费娱乐场所,对各单位、各部门机关工作人员上班情况、“八小时外”休闲娱乐等行为进行暗访。

  活动中,城关镇也经常组织干部进行作风突击暗检,其做法被称为茶陵的“小纪检”。暗访结果在政府办事大厅的大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让不务正业干部“出丑”,达到了监督促进之目的。

  截至目前,全县已明查暗访单位200多人次,查处机关干部服务不优、上网聊天、上班时间私自外出等各类问题31件,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责令相关部门和当事人作出书面检查,督促限期整改到位。

  向干部缓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行为“亮剑”,让“老爷”干部下岗、“庸官”让位。

  去年秋,城关镇居民龙某等在拆旧建新过程中,擅自将批建的4层楼房增至7层,严重违犯了建设规划。负责腊芫社区建管巡查的镇建管办工作人员陈某因监管不到位,工作不作为,受到辞退的处理。

  据了解,自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有12名干部因乱作为、不作为受到通报批评、警告、辞退等处理。

  当好“勤务员”,

  让群众享受“星级服务”

  去年底,经济开发区百得管业有限公司老板王小辉欲将自己的股权转让给一位广东客商。由于时间紧,近日,王小辉在从外地赶回茶陵的路上,便打电话给县政务中心干部尹东成,预约办理相关手续。当晚11时,当王小辉和这位广东客商赶到时,尹东成早已等候在办公室。接过连夜办完的手续,王小辉和这位广东客商感激不已。

  “宁可自己麻烦百次,也不给群众带来不便”。去年来,该县政务中心还根据群众需求,推出干部“110”服务热线,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他们将干部的工作职责、电话号码等进行公布。群众有困难,一个电话,不分白天晚上,随叫随到。

  服务向农村延伸。去年底以来,乡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还推行“民事代办制”,村民如有事需要干部“跑腿”,打个电话,镇村干部上门帮助代办。对按时办结的,在托办村民签字后消号。对未按时办结的视情处罚,有特殊情况的须书面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月底,单位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评出优、较好、差3个等次,并进行公布,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湖口镇小潭村村民谭冬云由于年事已高,腿脚不便。不久前,他要到民政办办理低保手续,按照镇干部提供的电话号码拨过去,几小时后,镇政府便安排村干部来到他家,帮他专程跑到镇里办理好手续。接过送上门来的手续,谭冬云高兴地说:“以前办这些手续,到镇里来回要一天时间,现在有干部代办,真方便!”

  转变作风,不放过身边的“小事”。该县规定,干部一律不准接受群众请吃,严禁铺张浪费、超标用餐。干部每月要有一定的时间下村,不吃“公餐”,自带伙食费轮流到村民家“吃派饭”。

  “瘦身”会议。该县规定:能合并的会议并在一起开,可开可不开的坚决不开。县直机关召开本系统的全县性会议,每年不超过一次。每年4月份为“无会月”,每月11日至20日为“无会旬”,期间一般不召开(举办)全县性会议和大型活动。除法定会议外,县委、县政府召开的会议,原则上不超过1天;部门召开的全县性会议,原则上不超过半天。目前,该县干部已从繁杂的文件、会议和活动中走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抓具体工作、下基层。

  作风整治,治愈了“机关病”,治出了干部的精气神,治出了茶陵的新风貌。如今在茶陵,无论进入机关还是到窗口单位办事,人们欣喜地发现,干部们笑脸多了,办事效率高了,扎根基层的多了。 (图片均由茶陵县纪委提供。

  (原文链接)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黎世伟 黄娜丝 李超

编辑:刘合情

阅读下一篇

返回茶陵融媒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