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莫,我要去一趟河对岸,请您过来接一下。”7月28日一大早,茶陵县虎踞镇狮江渡口,莫良信正在船上休息,听得对岸的呼喊声,他立即走出舱,用手卷成喇叭筒状,用悠长的声音应道:“就来了。”
虽然洣水河上建有大桥,但狮江、裘家等村的300多名居民外出,仍愿选择更近的乘船渡江。每天,莫良信都会开着渡船,在洣水河两岸来回摆渡。虽然一次往返航程只需6分多钟,但一个瘦弱老人,每天需往返20多次,也够他“喝一壶”的。
莫良信是2000年开始摆渡的,后因年纪偏大,2006年,57岁的莫良信把摆了7年的渡船交给村里的年轻人,自己去一家米粉厂打工。可摆渡月薪只有350元,当地年轻人嫌待遇低、工作辛苦,没人接这个班。
没办法,莫良信只得辞去在米粉厂月薪1400元的工作,重操旧业。
摆渡时间一长,村民们何时回家,他了然于心。裘善仔是砖瓦匠,每天一早坐船过河做工,很晚才回家。有时裘善仔收工晚,莫良信就会一直在渡口等。
2014年12月的一个深夜,天寒地冻。村民裘运娇突发疾病,急需去河对岸的乡卫生院就诊。当时已是凌晨两点,他二话不说就上了船。裘运娇看完病,已是凌晨5点多,他又起来把她接回来。
这样的事情,在他摆渡的寒来暑往中,数不胜数。“看到别人有难,上去帮上一把,我心里才安宁。”当地人说,每当有老人、小孩、病人上下船,他都会主动上前扶一把,很热情的。
逢年过节,村民们出行频繁,这也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工作量比平时大,还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今年端午节,家人刚把饭菜做好,正好有人呼唤摆渡,他就把饭菜端到船上,瞅空吃上几口。
2015年,莫良信被查出患上脑萎缩,医院开好住院证明让其住院治疗。可他拿了点药就回家了。他说:“我住院了,村民们过河咋办。”
如今,莫良信已是67岁了。他笑着说:“我身体很棒,还能再干几年。”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唐艳丽 刘喻
编辑:刘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