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日报】茶陵洣江街道唱响脱贫攻坚“三部曲”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尹二荣 廖 婕 编辑:刘合情 2016-09-14 10:10:09
—分享—

副标题:委托帮扶 易地搬迁 修路建桥

 

  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记者 尹二荣 实习生 廖 婕

  一个毗邻县城、但资源匮乏的街道,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从不盲动,找准路子,通过实施委托帮扶、易地搬迁和修路建桥,唱响了脱贫攻坚的最强音,在茶陵县上半年乡镇(街道)脱贫工作考核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一。近日,记者来到了茶陵县洣江街道,探寻脱贫的印记,倾听脱贫的故事。

  洣江街道现辖14个村(社区),3.9万人,到今年初,尚有1103户4109个贫困人口,原渡里、原胡家、沙溪、土沙4个贫困村。今年,该街道计划减少贫困户242户887人。

  4个合作社,带动380多贫困户就业

  9月9日上午,艳秋阳高照,洣江沙溪村大棚蔬菜基地内,村民们忙个不停。记者走进大棚,薛牛方一边弯腰种菜苗,一边与记者聊着:他身有残疾,以往靠干零工、种田,维持生计。这个基地建成后,他到这里做事,每月收入不等,最高有1000多元。

  基地负责人周小红介绍,他流转了110亩土地种蔬菜,安置了像薛牛方这样的贫困户来做事,基地目前发展较好。下阶段,他准备再流转150田土,搞莲藕基地,可安排更多贫困户就业。

  这是洣江街道实施委托扶贫的一个缩影。该街道放水养“鱼”,积极培育产业,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纷至沓来,入驻辖区各村:渡里的“冠生农业园”,发展17户贫困户种紫淮山;拱塘的昌隆养殖合作社,安排13户贫困户就业;诸睦的明旺生态养殖场,带领35户贫困户发展种植业;沙溪的林丰养殖黄牛合作社,带领26户贫困户养牛……如今,这些合作社的入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帮扶贫困户91户380余人。

  16户贫困户,年底可搬迁住上新房

  诸睦村九组刘件仔家门口,破落的旧房已拆除,前不远就是新房地基,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面对此情此景,他兴奋地说:“没有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凭个人的力量,我这辈子恐怕住不上新房咯。”

  据了解,刘件仔做过泥瓦工,后因骑摩托出了事故,脚留下残疾,行动不便,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他家的房子是80年代建的,几十年过去了,至今没装房门,家境贫寒。按照易地搬迁政策,他家4个人,政府出资7万,帮他建新房。若同意将旧房腾出来,政府再补偿2万元,这样,新房建设,他就容易多了。

  今年,在洣江街道,像刘件仔这样享受易地搬迁的贫困户有16户。为了让党的阳光雨露撒在贫困户身上,街道多次开会,实地走访和复核搬迁对象,确保公平公正。目前,易地搬迁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年底,这批贫困户口就可搬迁住上新房。

  3200米新路,结束胡家村无水泥路的历史

  9月9日中午,记者驾车行进在胡家村二组沙冲里至城东学校新修的公路上,2500米长的公路虽蜿蜒曲折,但路上的车辆却不少,许多在开发区上班的村民骑摩托车回家吃饭。

  随行的村支书刘美兰告诉记者,除这条路外,村里去年还建了一条水泥路,从王凤亭子边到壁荷塘,全长700米。以前,胡家村没一条水泥路,所有的村主干道、组道全是土路,坑洼不平,晴天全是灰,雨天泥泞不堪。如今,通过县住建局、县民政局等后盾单位的帮扶,村里新修了水泥路,缩短了村民进城务工的距离。新修了水渠,便于农业灌溉。结合该村建筑能人多,扶贫工作队准备帮村里组建建筑业劳务分包公司,发展村集体产业。

  这是街道完善基础设施促进脱贫攻坚的又一举措。近年来,洣江街道抓住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到街道贫困村蹲点的契机,加大了交通、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如今,新建的渡里大桥,新修的渡里村道,还有那晚上熠熠闪亮的路灯,让渡里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土沙村新修了5公里村组道路,还有那城东学校,改造后焕然一新,如今已成茶陵县河东标志性的建筑。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尹二荣 廖 婕

编辑:刘合情

阅读下一篇

返回茶陵融媒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