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日报】民生雨露润茶乡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唐艳丽 龙水源 黄娜丝 编辑:刘合情 2016-09-20 15:37:42
—分享—

副标题:——茶陵县“喜迎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系列报道之二·民生篇

  

  就业创业突飞猛进,开启了一扇扇小康生活之门;社保体系日臻完善,更多群众沐浴政策阳光雨露;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城乡均衡教育明显改善;医疗卫生阔步前行,为百姓健康撑起一片蓝天;养老事业、幸福安居工程有序发展,滋润着百姓心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过去的5年,茶陵将“民生优先”列为“四大战略”之一,丰厚的民生账本,生动的民生答卷,彰显了执政为民的情怀,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也为即将召开的茶陵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让百姓就业不再犯愁

  样本

  茶陵县秩堂镇45岁的彭冬娇,因为残疾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2012年5月9日,在村就业信息员的介绍下,她高兴地去登博眼镜厂上班了。

  自2012年5月初开始,茶陵开通“农民-企业就业直通车”,在141个800人以上的行政村设立招工信息点,聘请村干部兼任信息员,制作企业负责人与村信息员联系卡等多项举措,使企业用工信息和农村求职人员情况互通,帮助企业在村建立日常化、长期性招工机制,有效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两难”问题。

  纵深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茶陵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开通“农民-企业就业直通车”帮扶“4050”人员就业、在村里设立招工信息点、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和各类创业培训等就业扶持政策,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

  加大对创业、创新的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就业空间,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茶陵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加快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普惠性政策措施,构建有利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成立县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项目推介、政策咨询、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跟踪服务,激发全民“两创”热情,百姓就业创业的门路进一步拓宽。

  通过政府买单建立助老助残服务站,安置残疾人从事社区服务,帮助特殊人群解决就业难问题。截至2015年底,茶陵新增就业1441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540人,减少贫困人口50948人,城乡所有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法定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率达到9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到26343元、7294元,是2010年的1.6倍、2.43倍。

  让百姓安居梦想成真

  样本

  “以前,一家人借别人的房子住。年初搬入新房子,儿子又谈了女朋友,我们打心眼里高兴。”2015年6月4日,茶陵县下东街道办事处黄堂村村民彭斌仔与老伴高兴地对记者说。

  彭斌仔与老伴都是残疾人,没有固定收入。儿子在外务工,工资微薄。多年来,因无钱建房,一家人借住在亲戚家,儿子30多岁了,未找对象。2014年,茶陵启动农村幸福安居工程,为彭斌仔等24户完全无能力建房的农民建新房,百姓提包就能入住。

  纵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一千多年前,杜甫的呼喊、期盼在今天的茶陵变成现实。2015年,茶陵出台《农村幸福安居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解决全县没有能力建房的无房户、危房户和土坯房户的“住有所居”问题。

  不仅仅是幸福安居工程,过去5年,茶陵将住房保障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循序渐进地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5年来,全县新建廉租房1215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1570 套,完成“两房两棚”改造2034 户;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10201户,金额1492余万元;累计15020户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入迁新居,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314户。形成了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住房保障体系。

  居者有其屋,老者有人养。茶陵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在273个村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县财政每年给予一定资金,用于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现有近3万名空巢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投资1000余万元对马江、火田等7所敬老院进行改扩建。投资750万兴建了一所集养老、医疗、护理、娱乐、康复于一体的老年公寓。

  让看病上学难成为历史

  样本

  2015年12月12日,茶陵县妇幼保健院新建综合大楼正式落成投入使用,标志着茶陵县妇幼保健院硬件设施向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综合性妇幼保健服务中心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此举大大改善全县妇女儿童看病难、就医难的现状,大幅提升妇幼公共医疗保健综合服务能力。

  同年7月,茶陵投资1.998亿元,总用地面积35.5亩,拥有500张病床的新中医院投入使用。投资过亿元的县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改扩建工程项目正式动工。这些硬件设施的改善,极大地改善广大患者的住院环境,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医疗需求。

  纵深

  让百姓有好的医疗条件,让学生有好的就学环境,一直是茶陵民生努力的方向。

  过去5年,茶陵争取中央和省投资地方卫生建设项目147 个,总投资5.07 亿元,重点加快县级公立医院、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疗业务用房。建成全省一流的120 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成功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业务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

  以推进“取消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加成”为切入点,茶陵改变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运行机制,真正实现“政府树形象、医院促发展、群众得实惠”目标,解决了百姓看病贵问题

  通过实施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国卫合作项目)、“降消”项目、“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等,形成有效保护母婴安全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对策,改善和提高城乡妇幼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就学是百姓关注的另一热点。过去5年,茶陵投入经费19.04 亿元,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0 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500 多个,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新建城东学校、思源两所学校,新增学位5400个,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62所,新建、改造校舍23 万多平方米,就学条件大大改善。

  5年培训教师2.5 万余人次,成为我市唯一“国培计划”项目县。为了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该县单独预算1000 万元用于解决教育优秀人才津贴、班主任津贴、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津贴和年度考核奖金。

  系列激励措施,使得茶陵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茶陵县先后获得“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湖南省教育信息应用试点县”、“湖南省中小学校督学责任创建示范县”、“湖南省2015 年度中小学校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等荣誉称号。

  饮上安全水 村村公路通

  样本

  茶陵县平水镇石朱村2组村民杨禾生轻轻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喷涌而出。他用烧水壶接了大半壶,放上灶台去烧。

  “以前可没这么方便,大伙基本是靠打井取水或山上的小水池供水。”杨禾生回忆,每到下半年,组里用水吃紧,只要天旱,就得去外面挑水吃,而水池没人管,水质浑浊,即使水沉淀过了,喝了也心不安。

  纵深

  水利,是发展之支撑,民生之保障。

  过去5年,茶陵全面启动“五小”水利大会战,采取“以奖代补、多筹多补、多补多干”的形式,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9.5 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2万处,建设“五小水利”工程2016处。这些设施使得茶陵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1.7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88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103.6万公斤。如何让百姓喝上“放心水”呢?过去5年,茶陵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集中供水工程78个,32万百姓喝上安全水。

  水通路通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过去5年,茶陵把公路建设列为惠民工程,累计交通投资100 亿元,垄茶、醴茶高速建成通车,吉衡铁路货运客运先行通车,106 国道、320 省道改造全面完成,“3211”大交通框架基本形成,新建了汽车东站和北站、农村客运招呼站294 个;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280 公里,危桥改造150 座,全县359 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柏油(水泥)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改善民生,归根到底是要彻底脱贫致富。过去5年,茶陵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变“漫灌”为“滴灌”,贫困群众生活更有信心。随着精准扶贫的大力推进,贫困人口发生率由2011年的20.3%下降至2015年的7.5%。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唐艳丽 龙水源 黄娜丝

编辑:刘合情

阅读下一篇

返回茶陵融媒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