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从茶陵县城出发,20分钟左右车程就到了严塘镇上合村。村口水田里一大片荸荠苗映入眼帘,在雨中郁郁葱葱,青翠欲滴。
上合村位于严塘镇东北部,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全村有贫困户77户327人。2014年该村人均年收入仅2160元,属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
省脑科医院党委书记龚跃平带领专家为上合村结对帮扶贫困对象谭冬明(糖尿病患者)送医送药
精准医疗扶贫斩断“病根”
省卫计委副主任胡新凡带着脑科专家为结对帮扶对象谭万回之子谭运红(癫痫病)看病并送药
贫穷与疾病似乎是一对孪生子,“穷根”与“病根”总是交相缠绕。
“在前期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村因病因残致贫返贫户高达83.8%。”省卫计委派驻上合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邬文革回忆刚进村时的情景。
工作队决定借助自身行业资源优势,走出一条“精准扶贫、健康先行”的路子。
“以前的村卫生室条件差,现在亮堂多了。”村卫生室主任唐爱华告诉记者,工作队不仅新建了卫生室,添置了医疗设备,还为全村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工作队还精心组织省里知名专家来到村民身边开展精准医疗服务。省胸科医院专家为当地1200余名村民开展胸部义诊筛查,省中医药高专附属医院专家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省儿童医院专家为240余名学生免费体检。
“脱贫五六年,大病回从前”,一场大病足以让一个家庭倾家荡产。
53岁的上湾一组村民谭雪华,2014年不幸遭遇车祸。“当时在医院听到说他的脑壳被撞了一个大洞,一下子就蒙了。”谭雪华的妻子熊玉香回忆说,肇事者属无证驾驶,也无钱赔偿。为做手术救人,家里东挪西借前后花费40余万元,欠下一屁股债。2015年,谭雪华一家被纳入“因病因残”贫困户。
如何解决大病大灾致贫问题?工作队组织全村党员开会讨论,大家决定设立突发事件应急救助基金,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家庭予以救助。镇政府确定上合村老年协会管理基金,设立章程专款专用,村支两委监督管理。目前,已筹集应急救助资金30余万元,茶陵县拟将此举作为“扶贫创新”项目向上级申报。
“依靠医疗保险、应急救助基金,我目前已基本康复了。”谭雪华深有感触,“要是没有这政策,我老婆跟小孩就要苦惨咯!”
发展特色产业斩断“穷根”
上合村山多田少,发展传统农业“先天不足”。工作队妙手点睛,化劣势为优势,在1.1万亩山地上做文章,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观光农业。
沿着一条正在修建的产业观光大道,记者来到花果山森林康养基地。只见丘陵连绵起伏,漫山色彩斑斓,白鹭在湖中游弋。
邬文革说,森林康养是大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产物,能同时满足人们对于旅游休闲和健康疗养的双向需求。
工作队抓住茶陵县打造红色旅游观光路线契机,引进大森林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万樟园林公司,流转土地4000多亩,发展集休闲、旅游、康养于一体的观光农业。村民既通过流转土地获得收益,又通过在农庄务工获得报酬,其中46户贫困户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
工作队还引进江楠天阔蔬菜农业科技公司,流转土地300亩,并入股3万元,种植茶陵特有的紫皮大蒜,每年可为贫困户增收12万元以上。同时,采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3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25户贫困户加入。
工作队出台勤劳致富带头人奖励计划、种养殖业帮扶奖励办法,鼓励村民发展种养殖业。3年来,全村新造和低改油茶林1200亩,新增油茶种植户7户,鸡鸭鱼养殖户20多户,养牛大户3户。
今年,上合村人均年收入有望达到6800余元。茶陵县决定在该村创建全县美丽乡村示范点,拟规模投资1000万元。不久的将来,上合村将实现由贫困村向美丽乡村“蜕变”。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江先国 杨震
编辑:刘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