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来自茶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报道
□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尹二荣 通讯员 唐艳丽 刘彦
“在室内买菜暖和多了,而且环境还不错。”1月29日,在茶陵县城西新农贸市场,家住朝阳街的刘云娇老人正在开心地挑选蔬菜。而3年前,从严塘镇尧水村搬到县城居住的她常囔囔着要回乡下老家去住,不适应城里的生活,这一切的改变来自茶陵县城市环境的改善。
抓基建,城市功能更完善
刘云娇回忆初来时,马路上行人和车子抢道,走在路上提心吊胆,买个东西要走好远,又没啥活动,人整天呆在家里闷得慌,一心想着要回乡下。
“城里生活确实方便舒适。”刘云娇说。这几年,茶陵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东环线的建成通车,犀城大道、朝阳街支路等7条城区道路的提质改造,茶陵县打通了交通阻塞点,市民出行不再拥堵。交通“瓶颈”的打通,通行压力的缓解,也为农产品进城提供了交通便利。
近年来,茶陵县围绕建成文明、和谐、生态、宜居县城的目标,高标准完成了南站新区、河东新区、城南商圈、古城保护规划,“一城五区”的城市框架不仅让县城的面积扩大,更让人生活舒适。此外,该县还积极推进污水处理、电网改造、管道燃气等工程,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如今,随着茶祖公园、乔家垅、灌子冲、东阳公园等文化休闲广场,湘赣大市场、洋岭农贸市场等专业市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图书馆、革命纪念馆、体育馆、科技馆等免费开放,百姓生活的舒适度越来越高。
精管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路上一点都不滑,非常感谢城管部门,他们的辛苦付出,让我们出行更安全。”1月29日,按时赶到办公室的市民唐女士感叹着。连日的冰雪造成县城各条道路结冰严重,影响了百姓出行。面对这一恶劣天气,茶陵县城管局早有预案,及时组织人员上街撒盐除冰,很暖心。
“遇到困难,不仅可以找警察,也可以找城管。”该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雷陈军介绍。近年来,茶陵县把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作为打造宜居县城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机制、新方法,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使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居民们无不感叹,犀城变美了。
该局通过建设夜宵城、设立临时交易点、搬迁马路市场等细微措施,破解城市管理的“顽疾”。通过“拆、建、管、治、育”五措并举,建立城管的长效机制,筑牢城市的“里子”、撑起城市的“面子”。
此外,茶陵依法拆除违法建筑78起、7682平方米,下达停建和拆除通知书161起,对66起建设项目给予了行政处罚。
如今,茶陵的城市功能配套更完善,美化了城市环境,滋润了百姓生活,引领社会新风尚。在提升县城“颜值”的过程中,更重视城市内涵打造,让市民爱上这座县城。
讲文明,犀城劲吹文明风
“宝宝,以后,不要乱扔垃圾,垃圾要丢到垃圾箱里。”在交通街,一位年轻的妈妈将孩子丢弃的果皮捡起来丢进路边的垃圾箱。
城市的品质最终体现在市民的综合素质上。近年来,茶陵县通过“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万人签名暨文明劝导等活动,大力推行居民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等“十大”文明活动,让文明习惯如影随形。
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的设立、诚信商店的评选、不良贷款的清收,让诚信经营、诚信生活等文明活动,让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开展“欢乐潇湘·文明茶陵”、“欢乐潇湘·欢乐茶陵”、“创文明县城、展文明风姿”广场舞大赛、“传递文明火炬,争当文明先锋”万人登云阳山,“全民读书月”、道德讲堂等活动,丰富百姓的精神生活。
文明的提高为城市带来了温暖。目前,茶陵县拥有注册志愿者6万多人,占全县人口的1/10,注册的民间志愿者服务组织4个。
居民自发组织的志愿活动很多,有的开留守儿童讲授国学知识,为特殊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有的发动亲朋好友开展助学、助残活动。这些志愿者如一颗颗文明的种子,播撒爱心,传递文明,为这座城市注入越来越多的关爱。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尹二荣 唐艳丽 刘彦
编辑:刘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