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记荷塘区派驻茶陵县左垅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陈雪英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江先国 株洲日报记者 王军 摄
最美扶贫人
□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江先国
株洲日报记者 王军
在新房里吃年饭,挪着轮椅到水泥坪里晒太阳,茶陵县思聪街道左垅村村民谭春香,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电话里,儿子谭爱军告诉她,村里的香菇基地要扩大规模,他准备大干一场,谭春香叮嘱儿子好好干,不要辜负了陈队长。
陈队长叫陈雪英,是荷塘区派驻左垅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驻村帮扶改变了谭春香一家,也让村里变了模样。
“这个女干部是我家的贵人”
去年4月,陈雪英被派到左垅村开展帮扶工作。
4次登门,陈雪英摸清了谭春香家的情况:房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的40平米土坯房,谭春香早年间遭遇车祸,双腿截肢,生活无法自理,丈夫8年前因病去世,家中还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靠儿子谭爱军外出务工。
“还以为她走走过场,没想到这个女干部解决了我一家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谭春香说,被列入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后,陈雪英寻思给她家选一块地基。她家附近有一个闲置多年的村部仓库,可拆除腾出地基来,但建房还需占用其他村民一些土地。
在动员村民腾地时,陈雪英没少碰钉子,可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做工作;新房建成后,陈雪英看到谭春香整天只能窝在床上,连简单的家务活都做不了,于是找到株洲市残联,一番沟通说明,市残联向谭春香免费捐助了一辆残疾人自助轮椅。
“陈队长亲自把轮椅送上门,把我抱到轮椅上,我不晓得怎么用,她就耐心教我,连亲人都没这么好啊!”谭春香说,陈队长还把她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看病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也可减免。
留下永不离开的“帮扶队”
怎样才能让像谭春香这样的贫困户摆脱困境?陈雪英决定发展产业,给村里留下一支永不离开的“帮扶队”。
经多方考察,反复甄选,陈雪英和村支两委最终拍板发展食用菌产业。2017年7月,经过选址、土地流转、施工建设,2.5万平方米钢架大棚、300立方米冷藏库等整套食用菌生产、储存基础设施顺利建成,2017年10月中旬基地投产,10月下旬完成第二批土地流转23亩,总投资230万元。
如今,基地有菇包15万个,其中袖珍菇5万个,姬菇2万个,香菇7万个,平菇1万个,由有营运基础的林丰农产品配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生产技术和销售。预计2018年可产100万个菇包,年产值600万元左右。
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经营模式,建立4:3:3的利益长效联接机制,全村110户贫困户占股30%,全部参与分红,同时解决贫困户就业58人。
陈雪英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到村里开展技能培训,谭爱军学到食用菌栽培技术,如今在基地上班月工资有1800元,他一家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江先国 王军
编辑:刘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