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5年,茶陵交出一份精彩答卷

来源:株洲日报 编辑:彭琪 2021-07-29 10:06:12
—分享—


制图/左骏

住新家后,龙小平笑容满脸。陈洲平 摄

晶彩电子员工专注生产

游客畅玩茶乡花海

人居办工作人员在洲陂村现场督查。刘军明 摄

微信图片_20210729100122.jpg

云阳山上看茶陵。 陈向东 摄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陈洲平 通讯员/阳童 陈启浪

5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回眸茶陵的发展变化,令人欣喜,鼓舞人心。

这5年,茶陵砥砺奋进,开辟出一个蓬勃向上的发展局面,在做大总量中优化结构,在加快发展中提高质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这5年,茶陵统筹并进,扮靓了一方日新月异的发展热土,群众真切感受到,茶陵变化很大,道路更宽了,村庄更美了,城市更靓了。

这5年,茶陵激流勇进,探索了一条改革创新的发展道路,坚持改革为首、创新为要,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这5年,茶陵克难求进,回应翘首以盼的发展期待,每年实施一批赢得群众“点赞”的民生工程,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与获得感更强。

这5年,茶陵携手共进,展现了一种拼搏进取的发展姿态,政治生态进一步清朗,收获了一大批国、省字号荣誉,对外影响力、美誉度明显提升。

……

5年以往,在历史长河中留住难忘一瞬;5年以还,在城乡年轮中刻下印记深深。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相信,下一个5年,茶陵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创美好明天、书写壮丽新篇。

1.精准发力 脱贫攻坚硕果累累

【镜头】

“没花一分钱,就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要感谢党、感谢政府!”虽然搬进新家5年了,下东街道沿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龙小平还是逢人就夸茶陵幸福安居工程搞得好。

由于丈夫去世早,龙小平曾带着智力有缺陷的儿子住在一栋土坯房里,最害怕的就是刮风下雨,不仅多处漏雨,还要担心房屋垮塌。2016年,龙小平被列为幸福安居工程对象,住进了村里统一修建的幸福安居房。

“两室一厅的精装房,还通了自来水,街道办事处和帮扶单位给我配齐了家具电视,这么好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谈起搬进新家后的生活,正在挑拣绿豆的龙小平脸上溢满了笑容。

【概貌】

5年来,茶陵累计投入50余亿元用于扶贫工作,全县17334户59433名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并受益。解决了4万余人的住房安全问题、14.78万人的饮水问题,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6.2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29支工作队驻村帮扶、4000余名县乡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县级领导联点、工作队驻村、干部结对三个全覆盖。2018年在全省率先摘掉贫困帽子,2020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343户64656人一个不落全部脱贫,高质量通过国家普查验收。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推介茶陵脱贫攻坚做法,危房改造、健康扶贫等工作经验先后得到省市推介。

2.产业带动 区域经济跨越增长

【镜头】

7月初,湖南华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波光电)在茶陵经开区投产。当天,包括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维信诺公司等上市公司在内的10余家华波光电合作伙伴,借机前来茶陵经开区考察,一些企业与园区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吸引如此多巨头企业前来的,是茶陵经开区其势已成的产业矩阵。目前,该园区有电子信息类企业32家,包括贵派电器、晶彩电子两家省级“小巨人”企业,一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产值过亿企业达8家,今年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将超20亿元。而生猪、水果、粮食及竹木加工等传统产业,也在茶陵经开区走上三产融合发展之路,特别是唐人神集团和湖南果月食品有限公司项目入驻落地,让茶陵农产品品牌更响亮。

【概貌】

5年来,茶陵县域经济稳中向好,产业发展质效同升。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4.3亿元,是2015年的1.4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9.7∶39.4∶40.9调整为2020年的17.5∶33.6∶48.9,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特色凸显,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达62.2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5.2%,粮食生产稳中有增,生猪、黄牛、“一叶三茶”、脐橙等特色产业势头良好,农业龙头企业达43家;工业稳健发展,2020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0.55亿元,五年工业税收完成9.08亿元,较“十二五”翻一番,“一区五园”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40余家,形成了电子信息、服装服饰等产业集群雏形,高新技术企业达22个,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小巨人”企业1家;三产增势强劲,坚持“红、古、绿”齐抓,强势助推全域旅游发展,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3A级景区2个、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区3个,云阳山创5A取得阶段性成效,南宋茶陵古城墙、南浦铁犀登上中国和乌拉圭建交30周年纪念封。202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30.3万人次,旅游收入由2016年24.39亿元增加至2020年38.95亿元,增长59.7%。

同时,该县35个部门窗口集中办公,907项审批服务事项纳入政务中心,其“一件事一次办”做法在全省推进会上作书面交流,舲舫乡官溪村“三变”改革成为全市样板。撤乡并村、砂石统一经营管理、党政机构改革等取得实效,发展动能更强。同时,该县大力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2016年至2020年,共开工重点建设项目245个,完成投资329.7亿元;签约引进亿润新材料等项目134个,合同引资约386.35亿元,发展潜力更足。

3.守护环境 蓝天碧水重现茶乡

【镜头】

最美人间六月天。在云阳山“茶乡花海”景区,杜鹃花、水仙花、玫瑰等花卉竞相开放,与青山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游客们徜徉花海,呼吸芬芳,心旷神怡。谁能想到,一个废弃多年的采煤场,如今凤凰涅槃变成了秀美景区。

以前,这里是云阳山四十八垅狗垅里采煤场,后来采煤场停办,小煤窑满山遍布,煤矸石凌乱堆积,烂棚朽木横七竖八。天若下雨,黑水流淌,污染严重。转机出现在2017年,狗垅里采煤场生态修复被政府列为招商项目。当年4月28日,虎源生态着手开发“茶乡花海”生态健康产业园项目。

“茶乡花海项目的建设,给我们村带来的福利多。”金铺村党支部书记李曼华掰着手指头给记者一一述说,村里10多户贫困户在景区就业,原先的泥土路如今变成了柏油路,水土流失现象得以根治。

【概貌】

5年来,茶陵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项专项行动,全力抓好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整改销号问题106个,整改完成率97.2%。2020年,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排名全省第12名,全县饮用水水源水质、洣水考核断面水质实现100%达标,全域Ⅱ类水目标基本实现,东阳湖获批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5%。洣水流域永久禁捕,2020年获全市禁捕退捕工作考核第一名。

4.城乡统筹 生活质量节节攀升

【镜头】

夏日,犀城的傍晚,洣水河畔热闹依旧,夕阳将沿河风光带散步、健身的居民笑脸映红。空气清新,水清草绿,茶陵洣水环流风光带如同绿色大氧吧,成为当地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美丽舒适的生活环境不独属于城市。走进火田镇洲陂村,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掩映在树林中,农家小院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有的农户家里用竹子、闲置的木头制作栅栏,与花草苗木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韵味。曾经遍布农村的旱厕消失了,每家每户使用的都是密封化粪池,安装了微水冲和防臭阀,空气更清新。村道干净整洁,农户家门口放置的分类垃圾桶如士兵般等候垃圾清运车“检阅”。

【概貌】

5年来,茶陵大力实施城市功能完善十大工程,城区形成“三横两纵、东西环线”交通网络,东阳公园、文体广场、沿江风光带等一批公共设施建成投用,朝阳街、东阳街、交通街等商业街日趋繁荣,成功创建为第二轮省级文明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大力推进界首、高陇、严塘、腰潞4个市级特色小镇建设,中国花湖谷、湾里红军村等一批特色景点建设完成,腰潞镇成功跻身国家重点镇,高陇镇获评“全省省际边贸特色镇”;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农村道路绿化811.34公里,改厕17500户,整治“四类房”26583户,累计创建县级以上“最美庭院”示范户886户、各级美丽乡村73个,秩堂镇马吉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桃坑乡春风村、邺坑村获评“全国绿色乡村”,枣市镇洞头村获评“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5.以人为本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镜头】

“幸福的花儿竞相开放,培训的歌儿随风飘扬……”去年12月16日,茶陵县东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大楼里传出阵阵歌声,这是当天残疾人创业培训班结业大会上,学员段送苟特意作词作曲、演唱的新歌。

身体残疾的段送苟在严塘镇开了一家废品回收站,并搞起了鸡鸭养殖,由于没有经过专业指导,对资金缺乏科学管理,账目越算越糊涂。这次为期8天的免费培训让他茅塞顿开,今后发展有了方向。

此次和段送苟一同参加培训的残疾创业人员共有25名,对创业之路更有信心,是他们经历此次培训后共同的感受。据悉,茶陵县每年都会举办残疾人创业就业培训班,每次培训还会发放创业扶持资金,“再扶一程”。

【概貌】

5年来,茶陵县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始终保持在70%以上。省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市“民生100”工程逐一落实。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超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超1.1万人,促进就业工作荣获2019年度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荣获2020年度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8.39万人次,城乡低保10739户20785人,特困供养人员1605人,做到了“应保尽保”。社会事业也在持续改善,新(改、扩)建了思源、城东、芙蓉等43所中小学,新增城区学位1.35万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面清零;中医院实现整体搬迁,妇幼保健院及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先后建成投用;新增公共停车位2858个,新(改)建城乡公厕76座,“上学难、看病难、停车难、如厕难”等一批民生问题得到有效改善。社会治理明显加强,成功应对2019年百年不遇的洪灾,经受住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积极推进“法治茶陵”“平安茶陵”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6.强基固本 凝聚发展蓬勃力量

【镜头】

走进洣江街道仙源村,平整宽敞的公路,满眼的绿化,新修的村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破旧散漫的景象已成过去。

2018年前,仙源村曾是洣江街道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村支两委管理不严,党员老龄化严重、积极性不高,各项工作推动缓慢,基础设施较差,老百姓满意度不高。2018年5月,洣江街道重点对该村进行整治,以“五化”为抓手,为其完善基础设施、办公场所及党员活动场所,并指导该村各项党员活动。

不到两个月,仙源村开始出现变化,村支两委管理加强了,产业发展起来了,组建了种养合作社,承接龙灿茶业加工厂。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党员带头拆除“四类房”,一个月全村拆除130多间,走在了全县前列。

【概貌】

5年来,茶陵始终坚持“政治统领、强基固本、正风肃纪”并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不断提升。扎实推进“组织力提升工程”,整顿提升143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全县885个党支部均达到“五化”标准,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实现村干部整体学历上升、年龄下降、老中青梯次配备。坚持“凭实绩、凭能力、凭品德、凭口碑”用干部,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定稳妥推动巡察工作深化发展,2016年以来共立案985件,处分928人,2020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考核名列湖南省贫困县考核一类,有力净化了政治生态。

(除单独署名外,本版图片均由茶陵县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株洲日报

编辑:彭琪

阅读下一篇

返回茶陵融媒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