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谈前用寒暄营造气氛 交谈比生活中任何其他举动更为美妙。 ——(法)蒙田 寒暄能沟通彼此的感情。寒暄的内容一般与正题无关,寒暄的任务主要是造势。因此,在会谈前可以用寒喧的方式创造一个有利于沟通的气氛,因为人们往往不愿意过早地触及实质性的问题,寒喧可以放松心情,减缓紧张情绪。 1976年1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丈夫戴维受到毛泽东同志的接见。会谈开始时,气氛很沉闷,毛泽东见戴维在凝视着他,就问:“你在看什么?”戴维说:“我在看您的脸,你的脸上半部分很出色!”毛泽东虽然年高,但反应却特别快,说:“我生着一副大中华脸孔。”接着又说:“中国人的脸孔,演戏最好,世界第一。中国人什么戏都能演,美国戏、法国戏。因为我们的鼻子扁,演外国人化妆就成了。外国人演不了中国戏,他们的鼻子太高,演中国戏又不能把鼻子锯去。” 客人们被毛泽东这一幽默的话逗乐了,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了。 由此可见,寒暄是交流的起始阶段。大凡友好的交流通过寒暄,能迅速建立起一种热情友好、轻松愉快的气氛,消除对方的猜疑、警惕、紧张的心理,这对以后诚恳洽谈、互谅互让、友好地达成协议有着重大作用。 【成功宝典】 寒暄是消除会谈者紧张的良方,是化解与会谈者隔阂的有效手段,是打开会谈者心扉的钥匙,巧妙利用这种寒暄,可以获取会谈者的配合,取得会谈的成功。
来源:茶陵县新闻中心
作者:周萍
编辑:刘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