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茶陵奋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系列报道之二
【土地整村流转】
破解农田抛荒 维护农业根本
【点与线】
茶陵县严塘镇梅田村今年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全村农户除自留一些田土生产口粮外,其余1100余亩水田全部流转给了村里的“鑫业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参与规模经营。目前,全村241个农户全部参与了土地流转。
第一个“吃螃蟹”的梅田村,为该县土地集中成片流转,助推粮食标准化生产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鑫业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晚文是个有思想的新型农民,看到村里大片土地撂荒,去年,在外当老板的他毅然返乡承包田地。
他首先在村里承包了800亩水田,当年产粮640多吨,他也因此荣获“全省种粮大户”称号。尝到甜头的他,今年不仅把全村的农田全部承包下来,还将邻村的上湾、樟市、坎下等5个村的1300余亩流转过来,使合作社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400亩。
以往,当地农民抱着“可抛荒,不可失地”的老观念,担心流转土地收不回,惠农资金领不到,出现了“有田无人种、有人无田种”的现象。如今转变了观念的农民纷纷主动参与流转。
“流转的田土全部采取‘农户与组、组与村、村与合作社’的模式,分级签订流转合同和农户与合作社签订流转合同双重协议模式。”据梅田村支书介绍,村委建立了土地流转台账,监督双方履行合同,确保土地流转公平、公正、有序进行。
“现在惠农支农政策多了,种田除了能拿到每亩160元的补贴外,按每亩年产800公斤计算,农户和合作社的纯利都是相当可观的。”谭晚文笑着说。
【基本面】
茶陵是一个农业大县,拥有30多万亩农田,对于建立新型经营体系、发展粮食生产有自己的优势。然而,近年来,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一些地方双改单、一季稻“插花田”和农田抛荒现象仍然存在,粮食生产专业化程度不高。
为构建粮食生产集约化高地,去年来,该县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5.6万亩,共培育发展种粮大户988户,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近百家,双季稻种植面积占全县种植面积的95%。如今,该县呈现出“大户增加、面积增加、规模增大、农机装备增强、技术含量增高”的“五增”局面,农田抛荒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为粮食生产的大规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加快农村土地连片流转,无疑是茶陵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几年茶陵农业升级的方向之一。”茶陵县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朱少东说。
为有效抵御农业生产风险,全县近千名种粮大户的承包田还办理了农业保险,这无疑让这些新型种田人吃上了一颗“定心丸”。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给农业发展撑起了“保护伞”,增添了发展后劲。据悉,近3年来,该县共投资1.6亿元,新建和改造干线公路60公里,建设乡村公路390公里,完成渡改桥和危桥改造18座,建成了灌排自如的水渠网。
该县还全面启动“五小水利工程三年大会战”,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按50%比例奖补资金投入五小水利。茶陵“民营水利”模式和五小水利建设经验获得省、市充分肯定,并被广泛推广,该县成功入选全国小农水建设重点县、全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点县、全国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全国土地综合治理连片推进示范县。
【“茶陵特产”品牌富民】
“一叶两茶”加黄牛 特色农业势头强
【点与线】
近日,在茶陵县火田镇五门村,前来林丰公司购买黄牛犊的村民络绎不绝。“现在一头黄牛能卖到1万多元,我养10头黄牛收入就过10万元。”村民李筑茶说。
茶陵黄牛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和矿物元素等特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由于草场退化、销售不畅等原因,茶陵黄牛产业发展严重受制。
去年,茶陵县林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火田镇流转700亩林地,建起万头黄牛繁育示范基地、黄牛草料基地。该公司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培育养殖大户30名,带动农民3000户,与200余农户签订了养殖合同。目前,该公司的第一批黄牛产品已走进长沙等城市的超市,并带动了100多户养殖户增收。
预计到2016年,该公司将带动当地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融资1.4亿元,建立一个集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以及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交易市场、肉牛屠宰、深加工项目、配送中心、长株潭生鲜连锁超市为一体的黄牛产业群。
【基本面】
茶陵有“三宝”,生姜、白芷、大蒜脑。尽管该县建立了不少生姜、白芷、大蒜生产基地,深度开发“三宝”资源。但是,茶陵特色农业发展并没有局限于此。
烟叶、油茶、茶叶是茶陵传统的经济作物,被称“一叶两茶”。近年,该县立足县情,努力做强做大“一叶两茶”、脐橙、杨梅、生猪养殖等特色农业。
今年,该县将发展烤烟种植面积4万多亩,同比增加1万亩;产量突破10万担,同比增加2万担;税收将增加1000万元。而在红星盛康油脂公司的带动下,该县培育出2个大型油茶育苗基地,14个油茶种植达500亩以上的大户。
去年,“中华茶祖印象产业园”项目落户该县。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12800亩,将建设万亩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和现代化茶叶加工企业。到2015年建成后,茶陵将成为国内第一个茶祖神农文化根据地、全国知名品牌茶产品的集散地。
农业产业彰显特色。去年,稳定粮食种植面积74.5万亩,首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种植烤烟3.4万亩,共计8万担,目标到2015年达到5万亩15万担,进入全国产烟重点县行列。全县有油茶30多万亩,出栏生猪100.2万头,龙华农牧荣获“全国第一批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称号。“万樟园林”、“慧科生态园”等生态休闲农业初具规模。茶陵大蒜、茶陵黄牛获批国家地理标志。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肖谭莉 陈建元 黄娜丝
编辑:刘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