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巩固脱贫成效,我县集中力量扎实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工作。作为一名乡镇干部,通过这一段时间忙碌的交叉入户走访、办点村整改督查、结对帮扶查漏补缺,我对“怎么扶”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大妈,生活上还有没有什么困难呀?”走访了我结对的贫困户段大妈家,临走前我问道。段大妈脸上浮现出犹豫的神情,我知道,一辈子老实本分的段大妈,最怕给别人添麻烦。“大妈,为你们解决生活上的小难题是我们乡镇干部的本职工作,你可不要让我失职啊”段大妈轻轻抿了一下嘴唇,用比平时更微小的音量说:“小朱,原本不想麻烦你的,我老伴的轮椅坏了,能不能帮我联系联系,看能不能修一修”大妈说话的时候,视线一直是落在大爷所在的侧屋的。他们一家有5口人,包括两位老人,小女儿和两个外孙女,其中小女儿在外地务工,两位老人和两个孙女留守在家。老伴谭大爷因视力残疾和身体瘫痪已经基本丧失行动能力,大孙女在当地读小学,小孙女还不到3岁,平时全都由段大妈独自照料。“原来是这件事呀,据我所知,现在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以向残联申请领取轮椅哦,您不需要去另外找人修的”“哎呀,真的吗!共产党的政策真的是越来越好了”在我讲述免费申领轮椅的政策时,段大妈的视线慢慢回到我的脸上,眼睛里交织着不敢置信和感激,激动的说出了这句话。突然,她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记得之前村里有人来跟我说过这件事,可我年纪大了,也没读什么书,没听得懂什么意思,你看咯,这么好的政策我差点就没享受到”说完后段大妈哈哈一笑。短短几分钟,我看到段大妈脸上变幻的几种神情,那种简单淳朴的自然流露深深触动了我。“放心吧,大妈,这件事你就交给我来办,过几天,我帮你把新的轮椅送过来,今天我就不打扰您了”我迅速“撤离”了段大妈家,从去年年底结对帮扶开始,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去理解和“触摸”贫困户。心底生出了许多的愧疚。
过了几天,我带着申领到的新轮椅再次来到段大妈家里。此时只有段大爷在家里,大妈出去种菜了,跟大爷说明来意后,我给段大妈打了电话。大概过了几分钟,我听到大妈的声音,往屋子前面的坪望去,大妈一路小跑着,脸上挂着比那一天更为明朗的笑容。“大妈,这是我从县城里给您领来了新轮椅,就放这了哈”说完我起身准备离开,大妈几乎是跳到我跟前,激动的扯着我的衣服:“这么辛苦让你跑一趟,你留下来吃个饭再走哇!”“我还有个紧急的工作要做,下次再来看你们,轮椅已经装好了,还有什么事情随时打我电话哈”大妈这才松开我的衣服,又突然记起什么,说:“小朱,你等下,我给你装点花生”,大妈从房间里拎出一个严重褶皱的甚至有点褪色的塑料袋,递到我面前“带点花生回去吃,下次一定要留着吃饭啊”“好,下次来吃,你们自己照顾好身体”说话的时候,我往嘴里剥了一颗花生,微微发霉的苦味不禁让我鼻头一酸,但我还是露出了最灿烂的笑容“花生不错,谢谢大爷大妈”。
回去的路上,感慨万千。我觉得扶贫不仅要扶持收入,保障贫困户的衣食住行,更要从非物质方面加强关怀,给予贫困户温暖。
从一次“微心愿”开始,助力脱贫攻坚。要达到精准扶贫,必先要掌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而部分结对干部在帮扶过程中存在“不了解情况、不太懂政策、不能起作用”的现象,走访也是签个字,成了“签字帮扶”。帮贫困户完成一次“微心愿”,可以迅速拉进与贫困户的关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情况,做到因户施策,精确帮扶。同时,也能让贫困户感受到尊重和温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从而树立信心、积极生活,激发内生动力,达到精神脱贫。
来源:茶陵融媒
作者:朱子良
编辑:彭琪
本文为茶陵融媒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