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太空鸡”,种“生态米”,决战脱贫攻坚。7月22日,记者随株洲市委网信办组织的新媒体和网络大V来到茶陵,感受茶陵那颗火热的“红”心与脱贫致富的决心。
茶陵县严塘镇湾里村,又名“红军村”,村内留存有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旧址内保存了部分当时的物件、宣传画和标语。这座建于民国初期的老宅,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如今矗立在此,见证新的历史。
谭新华和他的“太空鸡”
距离旧址不远的严塘镇猷竹村,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新历史正在上演。“这些太空鸡,皮黑肉黄,口感特别好!”41岁的四星级脱贫之星谭新华,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向谭新华推介“太空鸡”养殖。这些鸡可是名副其实来自太空——2002年,一批种蛋随“神舟三号”遨游太空,再返回地球。谭新华的“太空鸡”就是那批“神舟乘客”孵化出来的。“今年预计可以销售5000羽!”谭新华开心地告诉记者,如今他靠养殖鸡、牛、鸭、鱼、鹅、蜜蜂,年收入可达10余万元。“感谢党,如果没有政府帮扶,为我提供优质种苗、资金、帮助拓宽销售渠道,我肯定做不到这么好!”
谭新华养殖的鸡
自己脱贫了,也没忘记要带着其他人一起脱贫。谭新华无私地教授其他贫困户养殖技术,对10户深度贫困户采取1户认养100只鸡苗,每户每年保底分红2000元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脱贫。
汤运华手拿“生态米”
除了“太空鸡”,还有“生态米”。虎踞镇水源村,记者看到一袋袋密封的生态米被整齐地堆放在麻叶洞生态农业农民合作社内。“我们这里水好、空气好、土壤特殊,培植期间不施化肥,这种生态米煮出来的饭特别香。”73岁的老党员汤运华是该合作社的法人代表,他告诉记者,在合作社务工的11名贫困户,去年工资最高的达1万多元,最少的也有3000至4000元。
“太空鸡”“生态米”只是茶陵县脱贫工作中的冰山一角。该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388户65266人,贫困村68个。目前,所有贫困村已全部退出贫困序列,所有贫困人口可确保今年将全部脱贫。
来源:新湖南
编辑:张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