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县星星学校,坐落于洣水河畔,左傍古城墙,右靠老城区,后抵古城门,前邻南浦铁犀,距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500米,位于南宋古城区核心区域。在诸多文物古迹的簇拥下,星星学校走出了一条“扬红色文化,塑红色精神,育时代强人”的特色办学之路。
走进星星学校,庄严肃穆的将军长廊首先映入眼帘,“苏维埃红军小学”的标识在操场上尤其醒目,教学楼走廊上绘满了红色图画,教室内学生们高声合唱着红歌,整个校园时时、处处都散发着红色文化气息。
星星学校创办于1962年,现有14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670人,教师35人。学校自创办以来,依托茶陵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红色教育宣传活动,立志把每一个学生培育成坚毅、果敢、有才智、有担当的人。学校还于2016年正式揭牌成为“茶陵苏维埃红军小学”,立足星星,辐射周边,影响茶陵,让后代“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据星星学校校长陈小梅介绍说,星星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 创和谐教育”的办学理念,践行“传承红色基因育本真人”的育人目标。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活动内容、活动考核上给予充分保障,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吸收正能量。
参观红色旧址,感受红色文化魅力,熏陶真性情。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培养,发扬红色文化精神,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县内外的红色文化旧址,让学生实地聆听红色故事,感受红色文化魅力,感悟革命精神。
学生谭可欣说,学校组织她们走进韶山村,参观了毛泽东的故居,让她们深刻体会到了毛泽东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克服重重困难,创就大业的精神。以后遇到困难,她也一定不会轻言放弃。
倾听红色声音,领悟先人优秀品质,吸收正能量。学校经常邀请当地经历过革命时期的老同志给学生上课,让学生倾听身边的红色声音,同时让学生自己写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演红色故事,全身心参与到红色故事中,宣传正能量。
“每周开设了唱红歌、读红诗的校本课程。一首首红歌、一首首红诗传承着一种精神,让同学们感悟到不同时代的气息,感受到红色思想的熏陶。这些红色经典表达了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革命英雄的敬仰、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星星学校教研室主任颜陈艳告诉记者。
重走红军道路,培育坚毅品格,练就真本领。学校每年组织开展秋季军训、冬季徒步等活动,让学生重走红军道路,从体能到毅力,从时间的保障到技能的突破,全方位历练学生,帮助学生培育坚毅品格。
学校总务主任曾四元说,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徒步到红军村,收集本土红色先烈故事,每个月组织学生到茶陵工农兵政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目的是让红军吃苦耐劳、拼搏的精神,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之前的冬季运动会里,他学习到了团队精神,只有所有人团结一致,才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学校学生刘旭说道。
开展红色研学,丰富学生生活,感悟真世界。学校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红色研学、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见识。
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刘君燕介绍说,去年和今年她都带领部分学生到株洲市的实践基地参加活动。基地精心准备的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品尝到了艰辛,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领悟到了通过努力获得收获的快乐,学生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深化德育工作,培育新时代人才,造就真世界。星星学校还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师生实践活动为载体,借助红色学校标牌,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平台,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捐书活动”、“革命烈士墓前的讲话”等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能力。
星星学校校长陈小梅说,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活动,让学生变得更加文明、更坚强、更自信,也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了。
学生陈卓萌说,在烈士陵园扫墓活动中,看着烈士的名字,听着他们为解放祖国而牺牲的故事,她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茶陵星星学校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让更多孩子了解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如今,讲红军故事、重走红军路、清明祭奠情英烈……这些颇具特色的红色教育活动已日趋成熟,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也得到快速成长。
来源:茶陵新闻
作者:周秀琴
编辑:张李培
本文为茶陵融媒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