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寄生虫,不少人会下意识皱起眉头——这些潜伏在生活中的“隐形入侵者”,总在不经意间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学会如何科学防范。
一、寄生虫;种类多,危害大
寄生虫家族庞大,形态和“作案方式”各不相同
蛔虫:像白色小蛇般寄生在肠道,争夺营养不说,还可能引发剧烈腹痛,甚至钻入胆道造成危险。
绦虫:一节节如同火车车厢,能在肠道内长到数米,持续掠夺营养,让人逐渐消瘦、精神萎靡。
血吸虫:通过皮肤钻入人体血管,破坏肝脏、肠道等器官,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这些小家伙看似不起眼,却能悄无声息地损害消化、免疫等系统,长期感染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二、寄生虫如何“找上门”?
它们的传播途径比想象中更隐蔽!
“病从口入”是主因:没洗干净的瓜果、未煮熟的肉类(如刺身、醉蟹)、路边摊的不洁食物,都可能携带虫卵或幼虫。接触污染环境:被污染的水源(比如野外池塘水)、土壤,甚至宠物的粪便,都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蚊虫叮咬:像疟原虫这类寄生虫,会通过蚊子等昆虫“搭便车”进入人体。
三、防治寄生虫,做好这几点
(一)日常预防:筑牢“健康防线”
管好嘴:瓜果蔬菜用流动水彻底清洗,生熟食物分开处理;不喝生水,不吃未彻底煮熟的肉类、海鲜。
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宠物或泥土后,用肥皂认真洗手,不给寄生虫可乘之机。
爱干净:定期给宠物驱虫、清理粪便;避免赤脚踩在可能被污染的土壤或水中。
(二)主动应对:感染后别慌
若出现腹痛、腹泻、体重骤降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遵医嘱使用驱虫药(如阿苯达唑)。家中有宠物的,定期带它们做寄生虫筛查,避免人畜共患。
四、中医驱虫:古老智慧的现代应用
中医对付寄生虫有独特思路,强调“驱le="text-indent: 2em;">中医对付寄生虫有独特思路,强调“驱虫不伤身”:常用槟榔、南瓜子等中药,通过麻痹或毒杀寄生虫促使其排出。
注意:这类药物多有一定毒性,需空腹服用且严格控制剂量,孕妇、老人及体弱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五、防治形势:不可掉以轻心
如今,随着卫生条件改善,寄生虫病虽不再是“主流威胁”,但局部地区仍有高发风险(如血吸虫病流行区、农村地区)。尤其是外出旅行、食用生冷食物增多时,感染概率会上升。
记住:寄生虫虽狡猾,但只要我们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科学防范,就能让它们无机可乘。守护健康,从拒绝“不速之客”开始。
来源:东营疾控
编辑: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