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减盐周|警惕“盐”重危机!减盐刻不容缓

来源:湖南健康教育 编辑:陈爽 2025-09-15 10:24:11
—分享—

每年9月15日所在的第三周,一场关乎14亿人健康的"减盐战役"在全国打响——这就是"中国减盐周"。自2019年设立以来,这场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中国疾控中心发起的全民健康行动,始终传递着一个核心信号:中国人日均9.3克的摄盐量远超健康标准,减盐已刻不容缓。

中国减盐周宣传

吃太咸,身体真的会抗议!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但我国人均每日烹调用盐达9.3克,北方部分地区甚至超过12克。更令人担忧的是,76%的食盐摄入来自家庭烹饪,6.4%来自酱油等调味品,剩余则隐藏在外卖、加工食品中。

都知道吃咸了不好,但危害到底有多大?

血压悄悄升高:钠离子过量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血容量增加,直接推高血压值。研究表明,每日多摄入2克食盐,收缩压和舒张压将分别升高2毫米汞柱和1毫米汞柱。

血管压力山大: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脏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倍增。肾脏作为排泄钠的主要器官,长期超负荷运转可能引发肾小球滤过功能衰退,慢性肾病患者中,高盐饮食者的病情恶化速度比低盐饮食者快40%。

骨骼悄悄变脆:钠与钙在肾脏排泄过程中存在竞争关系,高盐饮食会导致尿钙排出量增加,加速钙流失。中老年女性若长期每日摄盐超过8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将提升30%。

"胃病"悄然而至:盐分刺激胃黏膜会破坏保护屏障,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概率,胃癌发病率随之上升。

这些"藏盐高手"要当心!

减盐的难点不仅在于控制炒菜时的盐量,更在于识别那些"藏起来的盐"。方便面每100克含钠1900毫克,相当于4.75克盐;100克话梅含钠量超过3克;甚至一片切片面包的钠含量也可能达到200毫克。这些"隐形盐"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量。

高盐食品警示

调味品是另一大陷阱。15毫升酱油含钠量约1000毫克,相当于2.5克盐;一勺鸡精(约5克)含钠1000毫克;沙拉酱、番茄酱等看似健康的调味品,钠含量同样惊人。加工食品更是"重灾区",腊肉、火腿、罐头等腌制食品,以及薯片、坚果等零食,为延长保质期和提升风味,往往添加大量食盐。

从厨房到餐桌的全链条攻略

厨房篇

使用定量盐勺是基础。一个2克容量的盐勺,可帮助家庭主厨量化每日用盐量。 采用"出锅放盐"技巧:在菜肴出锅前撒盐,既能保证咸味,又能减少用量。 用天然调味品替代部分食盐,如凉拌菜时用柠檬汁、醋、蒜末提味,炖煮时加入香菇、海带、番茄等自带鲜味的食材。

外食篇

点餐时说一句,麻烦"少放盐"。优先选择清蒸、白灼、凉拌等烹饪方式的菜品。避免食用菜汤泡饭,因为汤汁中的钠含量通常高于菜品本身。涮煮外卖菜品时,可用白开水过滤表面油盐,减少摄入。

购物篇

学会看营养标签。购买预包装食品时,重点关注"钠"含量。根据国家标准,每100克食品中钠含量≤120毫克为低钠食品,超过600毫克则属于高钠食品。例如,某品牌薯片每100克含钠680毫克,食用一包(约50克)即摄入1.7克盐,接近每日推荐量的三分之一。

特殊人群的减盐方案

高血压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低钠盐,其氯化钠含量降低30%,同时添加氯化钾补充钾元素,有助于平衡体内电解质。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因为钾排泄障碍可能引发高钾血症。 孕妇和儿童减盐需循序渐进,婴幼儿辅食应完全不加盐,以培养清淡口味。

全民行动,减盐也可以很快乐

中国减盐周喊出"就要5克"的口号,可不是光说不练!全国各地都在用有趣的方式推广减盐:好玩的海报、接地气的社区活动、实用的科普讲座……2023年还发布了《家庭减盐行为指南》,教大家怎么一步步把每天的盐量从9.3克降到5克。

减盐宣传活动

别觉得减盐只是个人的事,这可是全球健康潮流!看看别人家:日本通过减盐行动,四十年来人均吃盐量大幅下降,脑卒中死亡率也降了四成;芬兰推行“北卡项目”后,不仅大家吃盐少了,高血压人数也明显减少。这说明,减盐真的有用!每一天少吃一点盐,健康就多一分。减盐不是任务,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用轻松的心态,把“就要5克”变成日常习惯,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加分!

来源:湖南健康教育

编辑:陈爽

阅读下一篇

返回茶陵融媒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