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创建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县为抓手,制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23倍增工程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引导县乡村三级打造农副产品优质企业,构建高质量农副产品加工体系。
1月8日,在火田镇五门村的楠竹加工车间内,空气中弥漫着竹子特有的清香,一根根笔直的楠竹被送进生产线,锯断、破开、拉丝……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些加工好的楠竹被制作成各类竹制生活用品,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我这个厂每天消耗楠竹62吨以上,做出来的产品12吨,主要是销往国内还有日本、韩国、泰国这几个地方,明年打算做成品,像烧烤签、牙签、筷子,把效益提到最高。”茶陵县竹旺竹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汤林丰说道。
五门村距离茶陵县城30余公里,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竹加工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不仅使当地丰富的楠竹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还进一步推动了群众就近就业。目前厂内吸引了40余名村民就业,每人每个月可增收4000余元。
工人尹冬良告诉记者,在这里上班感觉很好,离家比较近,家也照顾了,钱也赚了。
近年来,全县实施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23倍增工程,以每个村至少新增1家小微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每个乡镇至少新增2家农副产品加工规上企业、县级至少新增3家农副产品加工投资2亿元及以上的优质企业为目标,明确“粮食、畜禽、蔬菜、茶叶、油菜、油茶、水产品、水果、中药材、楠竹”等十大加工业发展方向。截至2024年年底,茶陵县新增小微农副产品加工企业85家,新增或培育加工规上企业29家。
县农业农村局农业产业发展与信息股股长肖运喜介绍,2024年全县通过农副产品加工发展项目奖补了15个企业,发放奖补资金834万元,并带动15个基地村通过企业分红,进一步壮大了集体经济。
来源:茶陵融媒
作者:雷丽 陈 爽
编辑:陈爽
本文为茶陵融媒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