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墟》(散文)
作者:刘洁萍 播音:谭泽华
我不知不觉已带着父母在乡下已经逢了四个墟了。
我们南方的逢墟,就是北方的赶集。父母年纪大,天天呆在家里无聊,表弟蒙蒙就和我商量,没事就带上我父母和他爸爸去乡下逢墟。舅妈晕车,每次就在家里做好饭菜等着我们逢墟回来。我们一行五人,刚好坐满一辆车,每次逢墟回来,会带着一些当地的特产,让舅妈趁鲜做下,端上桌,聊着家常,说着所见所闻,日子,就这么在日常里悄然逝去。
第一次是去的界首,早就听闻界首的墟不错,比较大,东西多。而且,当地的特色:烫皮和米豆腐听闻很久。这次就去尝试一番。界首离县城也就大半个小时左右,我们每次都是七点半左右出发,冬天的墟不如夏天的墟那么早,这个时间出发刚刚好。在墟的口子边停了车,点了烫皮和米豆腐,店家很热情,看我们从县城过来,特意拿出了腌制的豆夹给我们吃,藕煤炉子上还煮了一大锅红薯粥,这个不要钱,可以随意吃。父母表弟和我都是吃的米豆腐,味道一般;舅舅吃了烫皮,说还不错。逛墟以为会花很长时间,看看墟上,没什么特色,东西基本是从街上进货来的,也没当地什么特产,一下子就逛完了。但是觉得空空回去心存不甘。于是,买了点猪肉和排骨,还买了一些白豆腐,转了一圈,早早回去。
对于第一次的逢墟觉得很挫败,于是,我建议去平水逢墟,平水的墟我逢过几次,当地特色很多,墟也大,而且,墟上的米豆腐拌上店家自做的酸菜很好吃。舅舅说:平水的墟不大吧?虎踞的墟大!我笑他的寡闻:平水和虎踞合并了,早就是一个墟了!舅舅半信半疑,决定相信我。
平水的墟是真大,米豆腐是真好吃。这是爸爸妈妈和舅舅逛过之后的感叹。而且,有很多的当地特产。我们回来的时候,后备箱装满了。而且,还有好多后悔没买的特产。并且,值得强调的是:当地特产很正宗,很绿色,也很便宜!平水的生姜只要两块钱一斤,我因为头几天在县城农贸市场买了一些,所以当时没买,回来后,妈妈嘀咕了半天,说这么便宜没买太可惜了,害的我也后悔了好长一段时间。这次逢墟我们买了两大袋红薯干、白豆腐、煎豆腐、新鲜鱼、农家白菜、一盒子红豆、排骨,并且,在逛墟的时候还吃了现煎炸的饼,尝了好多的当地红皮花生。此次逢墟是满意的。随后,又转到了父母和舅舅做知识青年下乡时的“五七干校”。现在挂牌的是“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冶金工业局虎踞五七茶场旧址”。面对年轻时工作的地方,老人们很感叹,看着倒塌的房屋和破旧的木板房不胜感叹!曾经的辉煌,如今只剩残垣断壁,历史,即使不会遗忘,生活里,也终将是过眼烟云。
再后来,去了安仁县的羊脑逢墟,一个小小的墟。但是,有一些很正宗的当地特色,值得一提的是,羊脑的烫皮是真正好吃,厚、有韧性,里面的酸菜豆腐皮也好吃,是我至今吃过最好吃的烫皮,买了白豆腐带回去吃,也买了当地人晒的萝卜干,萝卜干二十元一斤。当时觉得真不错,买了半斤。不过,后来回来才发现农贸市场只要九元一斤,也是晒得漂亮的很,一憋气又买了两斤,觉得吃亏了。随后,从羊脑顺路转到浣溪的墟上,又买了白豆腐和油豆腐。家里,舅妈早早就准备好了一桌子好菜等着我们呢!
县城的乡下我不知道有多少个墟,我和表弟计划下一个逢墟地是腰陂,带着父母和舅舅,将慢慢把这些墟一个个转到,迎着朝阳,奔赴每一个美好。
来源:茶陵融媒
作者:陈 欣
编辑:陈爽
本文为茶陵融媒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