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全球核心口号为“分秒必争,识别卒中,快速行动”,中国卒中学会将其中文主题确定为“尽早识别,立刻就医”。卒中,这个医学术语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称为中风,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疾病。它之所以令人恐惧,是因为其五大特征: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以及高经济负担。这揭示了中风对个人和社会的严峻挑战。据统计,全球每年有约1500万人遭受中风的侵袭,其中约620万人因此致残,甚至有600万人不幸离世。这对每一个深受其害的家庭来说无不是一场沉重的打击。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推广“预防为主-快速识别-立刻就医”三位一体防治理念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一、预防为主:构筑脑卒中的防线
预防是降低卒中风险最有效的策略。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因素(如年龄、遗传)和可干预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生活方式等)。通过以下措施,可显著降低风险:
(一)控制“三高”核心风险
1.高血压控制: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血管病的首要任务。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应立即启动并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不吸烟,限制饮酒,增加运动,减轻精神压力。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也应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2.糖尿病管理:生活方式干预应贯穿糖尿病管理始终。营养方面,应保持健康膳食、规律进餐,控制能量摄入,注意主食粗细搭配,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限制精制糖摄入,控制脂肪总量。运动方面,应适度量力、循序渐进,建议餐后运动,减少静坐时间,适当增加高强度有氧运动。必要时加用药物治疗。
3.血脂异常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降脂治疗的基础。减少动物油、油炸食品等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必要时服用他汀类药物,多吃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
(二)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膳食:低盐(每日≤5g)、低脂、高纤维,多吃蔬菜、全谷物和水果,限制糖和饱和脂肪。
2.适当运动:保持规律、充足的身体活动,减少连续静坐时间。适度量力,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强度、时间、频率或类型。
3.戒烟限酒:尽早戒烟,避免被动吸烟。饮酒者减少酒精摄入量或戒酒,不酗酒。
4.体重管理: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²,避免肥胖。
(三)定期筛查与疾病管理: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血脂、血糖和颈动脉超声。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需抗凝治疗,预防心源性血栓。保持心理平衡,避免长期压力和情绪波动。

二、快速识别:掌握“黄金时间”的密钥
早期识别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卒中症状突然出现,需立即使用以下工具判断:
“中风120”口诀
1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
2查:两只手臂,单侧无力。
0听:聆听语言,言语不清。
注意:症状不会自行消失!勿等待观望!立即行动!

三、急救常识:分秒必争的生死接力
(一)立即呼叫120
(二)清晰告知:“怀疑中风!”并提供地址、症状(如“口角歪斜、手臂无力”)。
注意:请清楚记录患者发病时间(最后一次看起来正常的时间),这是决定溶栓/取栓治疗的生死线。
(三)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
(四)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五)准备医保卡、病历和药物清单。
注意:神志不清不要喂药/喂水:尤其是不要为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导致窒息或加重病情;不要掐人中或摇晃患者:可能造成二次伤害;不要自行扎手指放血治疗,可能会导致感染。
(六)抵达医院后配合医生完成头颅CT/MRI检查,明确是脑梗死(缺血性)还是脑出血。
四、2025世界卒中日:主题与意义
2025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尽早识别,立刻就医”强调:
(一)公众教育:推广“中风120”,提升识别能力。
(二)时间意识:每延迟1分钟,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尽早救治可大幅降低残疾率。
(三)全面防控:从预防(危险因素管理)到急救(绿色通道)再到康复,形成全链条防治体系。
脑卒中虽凶险,但可防可治。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管理风险、快速识别症状、第一时间呼叫120,我们就能为自己和家人赢得生机。2025年世界卒中日,让我们响应“分秒必争,识别卒中,快速行动”的号召,成为生命健康的守护者。
记住:早预防一分钟,多一分健康;早识别一分钟,多一分希望!
作者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宋明谕
来源:湖南健康教育
编辑:黄云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