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爱的老师(散文)
作者:谭普珍 播音:张雨嘉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闪耀着敬意的话语,最早出现在儿时我翻阅哥哥的日记本里。那时的哥哥,眼中满是对教师的崇敬与向往,这份热忱促使他在高考时毅然填报湖南师大。毕业后,他如愿站上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兢兢业业工作到退休。教师这份职业的崇高与伟大,在我从童年到少年的学习生涯中,早已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我依稀记得七岁刚踏入小学一年级时的情景。那时,母亲在县人委会机关工作,因国家实行供给制,无法带我一同生活,便把我寄学在县城的解放完小,让我与陈淑同老师住在一起。陈老师待我如同亲生女儿一般,不仅悉心照料我的饮食起居,还耐心教我读书识字。后来听母亲谭木兰说,陈老师曾跟随毛主席闹革命,上过井冈山,还当过毛主席的文书。初见陈老师,就被她的气质吸引。她眉清目秀,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让人倍感亲切。在学习上,她丝丝细语的教诲,为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伴我度过了一年级的启蒙学习时光 ,也在我心中种下了求知的种子。
五年级那年,张志成老师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他中等身材,性格温和,胖圆的脸庞上,两个深深的酒窝笑起来格外亲切可爱。他不但人长得仪表堂堂,教书更是才华横溢。此前,我一直对语文课心存畏惧,背书、造句、写文章这些任务,总让我觉得枯燥又麻烦。然而张老师一登场,课堂瞬间变得妙趣横生。他谈古论今,将文章中的词句解析得生动鲜活,仿佛赋予文字以生命。在他的引领下,我渐渐爱上了语文,成绩也随之稳步提升。张老师对学生爱护备至,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堪称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无所不能。六年级上学期,解放小学筹备参加县里的文艺演出,张老师精心挑选了富有意义的节目《送伞》。他擅长根据学生特点分配角色,安排语文成绩优异的陈吉春演爷爷,活泼漂亮的陈影波演孙女,而我则扮演奶奶。排练期间,他每日亲自指导,还拉着胡琴为我们伴奏。最终,这个节目在演出中荣获县里的优秀节目奖。1962年下半年,全国掀起学雷锋活动热潮。张老师细心收集我平日帮助同学、主动打扫女厕所等事迹,整理成文稿,让我在各班进行宣讲。他还别出心裁地将这些事迹绘制成一幅幅漫画,张贴在学校宣传栏中。那段时间,我被学校评为“雷锋式好学生”,并受到县教育局的表彰。
1963年,我开启茶陵一中初中生活。一位身形高瘦、气质俊朗的男老师走进了48班——他就是刘陈道老师。作为学校的体育教师兼校篮球队队长,他在篮球场上活力四射,那浓重的潞水口音,更是常常逗得同学们忍俊不禁。
初入校园,刘老师便委以我重任,让我暂代班长一职,负责班级事务管理。正式班干部选举结束后,他又鼓励我竞选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副大队长,以此锻炼我的学习与工作能力。恰逢学雷锋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在刘老师的支持下,我积极投身于各类善举之中。每天天还未亮,我就悄悄起身,主动打扫女厕所;劳动时,总是抢着干最脏最累的活。然而,校园生活并非只有阳光。刘老师曾提醒我留意坐在后排的谭某同学,称其有偷盗行为。一次劳动结束后,谭某返回教室,我在教室外等候时,新买的口琴竟不翼而飞。后来发现是被谭某偷走,我忐忑不安地向刘老师诉说担忧,害怕回家被母亲责骂。没想到,刘老师亲自登门拜访,诚恳地向母亲解释,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让我免去了一场责骂。初中二年级时,在刘老师的推荐下,我加入了校学生会,担任女生部长。从参加检查学生课外活动、环境卫生,到组织文娱活动,每项工作都倾注着刘老师的指导与期望。他时常勉励我,要传承爷爷谭余保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在刘老师的悉心关怀下,我实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连续三年获评“三好”学生。我们班连续二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集体,还与高中84班结为一对红优秀班级。临近初三,我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自此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立志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力量。刘老师就像一位慈父,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关爱与指引,塑造了我正确的人生观。
1995年,茶陵一中90周年校庆,我专程从湘潭来到了学校,找到了刘陈道老师退休后返回到茶陵潞水村的地址。我当即写了封信,并附上二百元钱,以感恩培养教育之情。不久后,我收到了老师的回信,字里行间满是欣慰。之后,他还将孙女送到我老公所在的军工学校学习,特意托孙女带来两瓶蜂蜜,寓意我们的生活甜甜蜜蜜。这份师生情谊,跨越岁月,历久弥新,刘老师,永远是我心中最可爱的人。

来源:茶陵融媒
作者:谭普珍 张雨嘉
编辑:刘婷
本文为茶陵融媒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jpg)




